千读网

字:
关灯 护眼
千读网 > 蜀汉之庄稼汉 > 第1360章 罢了

第1360章 罢了


  也不知是赶路真的饿了,还是这店里的面食确实好吃,老冯一家老小,都是吃得不亦乐乎。  就连李明,都忍不住地捧起碗,把整个底汤喝了个精光。  甚至那妇人,也是拿了个汤勺,一口一口喝了大半碗汤。  客人的这个吃相,就是对主人家最大的赞扬。  老魏乐呵呵地问道:  “怎么样?没有骗你们吧?在这一片,把城都算在内,我们这店里的吃食,也是拔尖的。”  老冯打了个饱嗝,翘起大拇指:  “这手艺,当真没得说!比当年在军中,不知强了多少。”  “嘿嘿!那可不,为了开这个店,可是特意回南乡学了不少东西呢!”  吃饭喝足之后,腿脚最利索的老魏带着一行人从后门离开。  约莫走了一柱香之后,来到一个依山而建的村寨。  “看到那个山头没有?”  老魏指了指东边,可以看到,有一个山坡,准确地说,是一个高塬,突兀地拔地而起。  其势如卧虎,正虎视眈眈地看着这边,似乎下一刻,就要起身,跃过武功水。  老冯怎么说也是领兵的人,看到这一幕,不由地赞叹道:  “好一处兵家必争之处,扼褒斜道之险要,若是屯兵于此,则汉中……”  然后想到了什么,又有些皱眉摇头:“不对,可惜了。”  老魏本意不是说这个,但他终究是从军中退下来的人,此时听到老冯这么一说,不由地好奇问道:  “可惜什么?”  “可惜处于武功水西岸。”老冯指了指那高塬,“若是居于东边,屯兵其上,则褒斜道兵不能出矣。”  “但它处于西岸,作用未免就有些鸡肋。”  老冯继续解释道:  “因为隔了一条武功水,真要屯重兵于其上,则极易被敌军利用武功水和渭水断绝与东边的联系。”  武功水东边有什么?  有城。  过了城,顺渭水而下,就到达长安。  那高处看似险要,实则对于关中守军来说,是半个死地。  因为那里南有秦岭,东有武功水,北有渭水,屯重兵于其上的话,真要被断了东归之路,那就只能向西了。  如果敌人利用地利看住五丈原的兵力,再分一部分精兵往东面而去,那可真是要命的事情。  “可以啊老冯!”老魏赞叹了一句,“当年这么多兄弟,就你被提拔领兵去了,果然是有道理的。”  在自家兄弟面前,老冯倒也不用太过谦虚,他只是看了一眼自家的儿子。  发现他也在认真地听着,这才暗自点头。  他说了这么多,自然不是故意要表现自己,而是借机在教自己的儿子。  此谓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  要不然读书人怎么会有游学一说?  心头一动,老冯再次抬头向西看去:  “如果我猜得没错,那里就是五丈原吧?”….  丞相驻五丈原,与司马懿隔武功水相峙,拖住魏贼大军。  君侯率铁骑越万里,席卷九原并州河东,一举奠定战局。  此战彻底扭转了汉贼强弱之势,天下何人不知?  “冯将军就是冯将军,不服不行。”  老魏再一次赞叹,也没有再卖关子,指了指村寨后面的高坡,“当年贼子就是在这里安营扎寨,与丞相隔水相望。”  村寨后面的山坡也是一个高塬,虽说没有五丈原那般气势逼人,但已经是东岸唯一能与之抗衡的高点了。  “所以我们这个村寨,其实利用了贼子的营寨建起来的,倒是省了许多力气。”  老冯点了点头,怪不得村寨的布局,看上去颇类军营的布置,连望塔都有。  老魏他们所在村寨,自然不可能占了当年司马懿二十万大军的营寨,他们这个村只是占了一小部分。  “那边,”老魏指了指山的另一边,“就是会里所建的客舍,再往北,直到渭水边上,就是仓库了。”  所谓仓库,自然是说兴汉会的仓库。  “不过这一次肯定不能让你们住客舍,就住在村里,晚上把老兄弟们都叫上,聚一聚。”  村里的道路被收拾得挺干净,完全没有普通村落那种脏乱。  路上经过的人家,可以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养了一些鸡鸭鹅等家禽。  时不时有看家的狗跑出来,隔着篱笆,冲着这一行陌生人汪汪地叫。  有几户人家,还可以看到有妇人蹲在院子的菜圃里清理杂草。  偶尔有几只蝴蝶飞过,引得孩子们追逐嬉戏。  也有妇人是坐在门口的荫凉处,一边看着四处乱跑的孩子,一边熟练地织着毛衣,手上的针线在空气中舞动,如同飞蝶穿花。  还有老人坐在村子的树荫下,轻轻摇动着扇子,给围在身边的孩子们,讲述着故事。  身处如此安宁祥和的村寨,几乎能让人忘掉外面战乱仍频,叛贼四起。  李明跟在众人后面,远远经过时,还能隐隐听到老人在讲着什么:  “冯君侯拔剑高呼:吾之大旗,就竖此处,不退半步!贼至,吾便提这三尺剑,与贼同归于尽。北伐以来,吾从未闻军中有大将殉国者,若有,请自永始!”  “但见贼军一齐拥至,冯侯披甲骑马,手持倚天剑,寒光乍起,手起剑落,衣甲平过,贼子血如涌泉,老夫紧随冯侯之后,杀退众贼军将,直透重围……”  “哇!”  只听得众孩童忍不住地发出惊呼,皆是露出仰慕崇拜之色。  路过的李明身子略略一顿,脚步就是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,心下疑云顿起:  那冯某人,当真如此厉害?  冯某人在街亭一战激励军士之言,早已是传遍天下。  不得不说,任谁听到这个话,都会气血翻涌,意欲长呼。….  而李明的姊夫是从南乡出来的,平日的言语中,对冯某人的推崇,自然也是无以复加。  不过这么多年以来,他对自己那个武夫姊夫一直有所偏见,  更别说蜀地李家有不少人,视冯某人如恶鬼猛兽。  所以李明从来不相信他对冯大司马的评价。  冯某人的武略肯定是少有敌手,这个不用怀疑。  冯某人带兵多年,征战沙场,从无一败,这个也是事实。  真要说身上没有武艺,那肯定是不可能的。  不要说什么轻摇羽扇,坐镇帅帐,就能运筹帷幄,决胜阵前的屁话。  这年头,书生都是佩剑行走江湖的。  常年领军四处征战,要是没有一副铁打的身体,哪能吃得消?  更别说冯某人可不是决战千里之外,而是率军转战万里。  但如果真的如那老卒所言,披铁甲,举倚天,冲阵杀敌如摧枯折腐,丝毫不逊五虎上将……  李明不禁就是有些恍惚,眼前似乎闪过一个人影。  凉州考课,同时也是大汉的首届考课,开创了大汉选拔人才的先河。  李明在那一次的考课中,以优秀成绩的毕业。  而那一次考课的主考官,正是冯某人。  这么多年过去了,但冯某人站在高台上,俯视诸多学子。  他的身后,立着刻有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的石壁。  这一幕,特别是那道身影,让他这么多年来一直记忆犹新。  那道身影,是那么地高高在上,高不可攀,甚至让人升起一股不可抗拒的无力感:  山门子弟,难道真的就可以这么文武皆备到为所欲为的地步?  身为蜀地李氏子弟,面对李氏眼下的境地,要说对冯某人没有一点怨恨,那是不可能的。  更别说自己的阿姊,被迫嫁给了一介武夫。  换成以前,这等武夫,莫说是娶阿姊,能见到阿姊一面,说上几句话,就算是祖坟冒青烟。  更别说让阿姊给他生儿育女。  只是每每想起冯某人,那个笼罩在世家大族头顶上永不散去的阴影,李明又是有些心悸不已,泄气不已,甚至绝望不已。  李氏或许还能有机会再起来,但那又如何?  也不过是按冯某人指定的道路起来的。  这简直就是从根子上,断绝了世家大族的心气。  世家大族想要复昔日之盛,除非,除非,再来一次天地翻覆,刘汉不兴。  只是一想到如今的天下,还有季汉境内的林林种种,李明又是摇头苦笑。  世家子弟在世人眼中,或许可谓英才尽出。  但比起能逆转天下大势的山门子弟,却又是逊色许多。  如何能与之争锋?  想到这里,李明暗叹了一口气:  罢了罢了,这等关系到天下走向的大事,本也轮不到自己操心。….

『加入书架,方便阅读』



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