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读网

字:
关灯 护眼
千读网 > 我是克隆人 > 前言

前言

一、航天工业的快速发展

1958年1月31号丘比特火箭发射升空。美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“探险者”被送上高空。

1969年7月16日,“土星5号”火箭载着“阿波罗11号”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点火升空,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。美国宇航员尼尔·阿姆斯特朗、巴兹.奥尔德林、迈克尔·柯林斯驾驶着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跨过38万公里的征程,承载着全人类的梦想踏上了月球表面。整个人类迈出了伟大一步,实现了从地球到月球的梦想。

1970年4月24日,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“东方红一号”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。

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,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,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。

二、美国的火星移民计划

这一计划是由美国的埃隆.马斯克提出,埃隆.马斯克计划在火星建立社区。这一计划很具有吸引力,到目前为止,已经有全球上百个国家的8万名志愿者申请,其中来自中国的申请人约一万名,报名费已超过100万美元。

美国的火星移民计划存在的问题

麻省理工学院一个5人小组利用荷兰“火星一号”太空发射公司的数据,分析人类移民火星所需的氧气、食物和技术的数学公式,完成一份35页报告,认为鉴于火星上的条件和现有人类技术的限制,移民火星计划暂不可能。

报告说,如果真的移民火星,从地球带去的植物仅能生产“不安全”数量的氧气,大约两个月后氧含量将开始耗尽,“大约68天内,可能出现第一例死亡”。

研究人员说,如果人类要长期定居火星,还需要新技术,“需要某些形式的生命维持系统,这是一项尚未研发的技术”。

“尽管从未在太空做过,但我不赞同技术尚未准备好的说法,”埃隆.马克期告诉法新社记者,“当然,我们带往火星的实际设备仍需设计和广泛测试,但技术已在那里。

三、克隆技术的发展

『加入书架,方便阅读』



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