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读网

字:
关灯 护眼
千读网 > 恩怨情仇之武松与潘金莲 > 第十四章 入京行贿王招宣毒箭伤身

第十四章 入京行贿王招宣毒箭伤身

话说这一日,潘金莲一个人在屋里,因想着武松,便提笔写起情书,不曾想被王招宣发现。那王招宣惦记潘金莲已久,正好乘着机会欲收用了潘金莲,不曾想,林太太推门进来了。王招宣自感没趣,便松开了潘金莲。潘金莲乘机跑走了。

林太太见潘金莲跑了出去,便坐到了王招宣对面,对怏怏不乐的王招宣说道:“官人,那金莲姑娘我们已经说定了的,是要进献给端王大人的,你可不能偷腥啊!你要知道,送礼这个东西,要么别送,要送就送得让人家欢喜,你把一个收用了的丫头送与端王,这不是低看端王嘛,搞不好偷鸡不成蚀把米。”

王招宣原本没想这么多,听夫人如此一说,觉得也在理,便自嘲地笑了笑,对林太太说道:“夫人所言极是,我也是一时兴起,唐突了,若非夫人及时赶到,便做出错事了。夫人,你说的这个情况,我知晓了。”林太太闻言,嗔怪地说道:“官人呀,我看你们男人都是这个德性!你看看三官,几次要骚扰金莲,都让我给撵脱了,今天你又骚情,又让我把金莲给撵脱了;其实,我并非是反对你收用个丫头,只是金莲这丫头奇货可居,用处大着呢!你想想,潘金莲如此娇艳,又多才多艺的女子,进献给了那端王,端王一高兴,能少了咱们的好处?说不定,端王说句话,三官又可以世袭你的招宣使了。”

儿子王三官的前程是王招宣的一块心病。原本王招宣也是在敷衍林太太,想让她赶紧走,在别提这件事了,没想道夫人说到了儿子三官世袭招宣使的事上,就戳到了王招宣的肺管子上,使他特别地想听夫人的意见。

“官人啊!”林太太动之以情地说道:“三官已经十六岁了,若三官的事情有个结果,我们老两口子就是死了,心上也不放事了;要是三官的事情没个结果,我们怎么就能安心走了?官人,我看这个金莲已经长大了,得赶紧送给端王,别等人家接位当了皇帝,再赶着去巴结,就没效果了。”王招宣闻言,点着头道:“是,是这么道理。”林太太接着说道:“官人,再过一月,便是亲家生日,你是不是赶这个时节,上趟东京,一来给亲家黄太尉拜寿,二来也通过亲家和端王见上个面?”王招宣想了想说:“夫人所言极是,最近我便抽空上趟东京,到亲家黄太尉府上去一遭,烦请亲家介绍,见了端王,便把进献金莲这事说了,等那边有了信息,咱们便送金莲去端王那里。”林太太说:“如此最好!”

王招宣和夫人闲聊了一阵,觉得夫人所言极是,便弃了收用金莲的心思,打算利用金莲,给王三官谋个前程。

大家知道王三官才十五六岁,王招宣如何和黄太尉成了亲家?

原来,一年前的时候,王招宣的儿子王三官,说了京城黄太尉的侄女为妻,只因三官年龄还小,尚未迎娶,如此一来,这王招宣便与黄太尉成儿女亲家了。因为有了这层关系,王招宣想乘黄太尉生日之际,奉献些生辰纲,通过黄太尉的路子,打通与端王的关系,把潘金莲进献给端王,为儿子三官也谋个候补的招宣使,等自己不在了,三官便可成为第四世王招宣,以延续招宣府的门庭。

假若没有意外,金莲真被王招宣送与端王了,那倒未必不能演绎成一段千古佳话,因为那端王便是后来赫赫有名、风流倜谠的宋徽宗。以金莲的美貌与才华,定不逊于李思思,未必就不会得宠于徽宗;可惜事情中途遭了变故,潘金莲也因此而演绎了另一番人生。

接下来,王招宣又和林太太商量起上东京送礼的事。

然而,因担心路途不安全,王招宣不免踌躇了起来。

林太太看到丈夫面上有难色,问道:“官人何以踌躇不安?似有难言之隐?”王招宣答道:“夫人有所不知,此去东京汴梁,其他处都好说,皆是人烟稠密之处,唯独青河西南五十里处青石山下那片黑松林,环境险恶,向来是强人剪径的场所,如不多加防范,恐有不妥。”

林太太听丈夫如此一说,心里叫起苦来,直道这如何是好?总不能有礼送不出去吧?!现今的事,不送礼,哪里能成!你看那大大小小的官员,哪一个不是花钱买来的?

王招宣寻思了许久后,说道:“夫人勿虑,那黑松林虽然险恶,咱们还是要过它一过。我想好了,到时候我带上十来个厢军军士,对外号称剿匪,在前头开路,另选几个强壮的厢军军士,装扮成脚夫,担了生辰纲,跟随其后,既是有强人出没,凭着我手中的双刀,定然将他拿下,绝对万无一失。待过了黑松林后,其他军士便可返回,我独带几名脚夫入京便可。”林太太听了后道:“官人,还是小心为妙,以防不测。”

那王宪宣也是武将出身,又有招宣使的名头,自觉有把握。林太太还是不放心,王招宣便说道:“夫人放心,我在让知县也派上百十个兵士、巡捕,将风声放大点,既是有强贼,也吓跑了他。”

林夫人听到此,才算是放了心。

王招宣夫妻俩商量已定,便开始着手准备。三天后的一大早,王招宣先行安排的五个强壮军士,装扮成脚夫,各自担了装有生辰纲的担子,提前出了城,等候在前往汴梁的官道旁;随后,王招宣又指派了十多名军士,全副武装,跟在自己的马后,打着出城剿匪的旗子,出了招宣府,大张旗鼓地行进在县衙街上。

清河县知县闻听得招宣大人出城剿匪,便出了衙门,恭候在县衙前的大道旁,等待招宣老爷过来,好恭送招宣老爷出门剿匪。不一会儿,王招宣骑在马上,带着十多名军士,大模大样来到县衙前。知县跑到王招宣马前,双手抱拳,高声说道:“下官闻听招宣老爷出城剿匪,特等候在此,以恭送招宣老爷出城剿匪,招宣老爷神威所到之处,定能荡平盗寇,马到成功。”知县嘴里说着,心里却疑惑起来,暗道,既是招宣老爷前去剿匪,何以只带了十多个军士?这点人马,如何剿得了匪?该是另有用意吧?

王招宣听了知县的话,在马上弯了下身,说道:“本官公务在身,不便行礼,还望知县见谅。本官此去,意欲荡平黑松林那帮剪径强人,知县你随后即派县上都头,多带兵士、巡捕,巡查地方地界,配合本官剿匪,但有漏网之徒,即行捉拿归案,不得延误。”

知县弯腰答道:“招宣老爷,下官尊令!”

『加入书架,方便阅读』



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