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读网

字:
关灯 护眼
千读网 > 1993我的华娱时代 > 第27章:讲究过头的导演!

第27章:讲究过头的导演!


  从开机到现在,拍了将近一个月的文戏后,姜闻自信爆棚,决定开拍“马小军送他爸爸”这个场景。

  这个场景在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这个剧本中,只有短短的六行字,实际拍起来,姜闻却动用了20辆坦克,10多架飞机,几千人次。

  前后折腾了一个礼拜,耗资非常大。

  期间,姜闻认为飞机的颜色不对,竟叫人把飞机的颜色重新喷了一遍。

  整场下来,所拍样片时长接近四個小时,而用在电影中的,也不过三分多钟。(就是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里开场那一幕)

  顾长卫觉得姜闻太奢侈了,很心疼胶片被这么糟蹋,就对他说:“你拍那么多,最后都是要剪掉的。”

  姜闻不管那么多,因为他一闭上眼睛,就知道自己要的画面、声音什么样,他一定要把心目中那个影像还原到现实里,丝毫不差。

  比如,70年代的燕京胡同里没人,从这头能一眼望见那头,地上还没垃圾,他就一定要找到一条同样干净的胡同。

  再说说饰演马小军父亲马文忠的演员王学圻,他拍完所有戏份,在燕京菜市场买了一捆香椿要去广洲看好友,人都已经走到机场了,被一个电话叫回,重拍,衣服颜色不对。

  在姜闻的记忆中,那个年代新三年、旧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,衣服需要作旧。

  王学圻不满地问姜闻:“我买了那么多香椿,要是烂了怎么办?”

  姜闻当即回道:“那太好办了,我们这么多场务呢,让他们逛菜市场切!”

  在马小军跳烟囱那场戏里,姜闻觉得烟囱的颜色不对,也没有逃脱被刷漆的命运。

  大家伙都觉得很奇怪,觉得这样太劳民伤财了。

  不过,姜导还算人性未泯,为了省钱,这个烟囱只漆刷刷到一半。

  所以,这个位于恭亲王府的大烟囱,直到很多年后,还是两色两味的,一半是灰的,一半是红的。

  面对众人的质疑,姜闻是这样给出解释的——“我觉得一切都对,就是某个东西颜色不对,这说明我脑子里面有画面。”

  最狠的,是米兰家里挂着的一张照片,马小军一见就丢了魂。

  原著中,这是王硕笔墨最锋利的地方:“正因为照片,我才陷入了对米兰的无限美好想象和痴迷。”

  在姜闻看来,这张照片而且是那么美妙那么重要,但他怎么拍也拍不出那个味道。

  于是,为了拍出原著里米兰那张令人心驰神荡的照片,姜闻足足用了4本胶片(约40分钟)来拍,等于一共拍了23040张照片,再从中精选出一张,耗片比高达23040:1!

  在剧组的主创人员们看来,姜闻这位导演实在太讲究了,甚至可以说是讲究过头了。

  每一句念白,每一帧画面,每一道色彩,每一个声音,从镜头的设计,到配乐的卡秒,姜闻都要穷尽一切,尽善尽美。

  姜闻的这份讲究,一是个性使然,二是自出道起,他就跟谢晋、谢飞这些华国最牛的导演合作,知道什么是最好的,三是他走红时,正赶上华国80年代文艺潮,凡事向艺术最高点看齐的姿态,对其影响颇深。

  而江晓枫之所以加入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剧组,不止是为了赚那5000块钱的片酬,也是真心想跟着姜闻学点本事,哪怕是学点表演,或者导演的皮毛也好。

  可来了剧组一个月后,江晓枫才后知后觉的发现,姜闻真的是一个特别偏执,特别讲究的一位电影人,是一位追求极致的完美主义者,如果没有那份耐心和决绝,还真不是那么好学的,一般人根本学不来。

『加入书架,方便阅读』



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