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读网

字:
关灯 护眼
千读网 > 大明:开局十万死士抄家 > 48 科举制度改革,读书人的晋升之路

48 科举制度改革,读书人的晋升之路

太和殿。

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天下初定,特开恩科,此次恩科,只选取秀才……”

“薛卿,这次你任主考官,可是国家大典,不可怠慢。”

朱慈烜坐在龙椅上,对着台下接旨的一位文臣说道。

既然准备对东林党动手了,那教育制度、儒家文化的改革也应该开始了!

儒家文化,博大精深,本是一本值得推崇的文学,但后学之人曲解儒家经典,不懂变通,为祸巨甚。

“谢主隆恩!”

薛远还是明白,每次主考,都会获得大批学生,就算不是党羽也是人脉,这实是圣上的恩典,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抢着干,当下谢恩。

只是似乎还有些话说。

朱慈烜见了,笑着:“有什么话就说吧!”

“是,只是这秀才举人进士的位份,是不是低了点?”

薛远问着,现在朱慈烜定制,秀才位比司吏(村长),举人位比令吏(镇长),进士才是九品(县局长)起步。

朱慈烜哑然失笑,说着:“不算低了。”

朱慈烜站起来,深邃的眸子闪着微光,看着殿下群臣,说着:“从古至今科举取士,进士一出来就是七品,这样厚待,导致天下读书人一门心思,寒窗几十年,就想考个进士。”

“但这些苦读几十年的进士,出来后都年纪很大,三十岁算小了,出来后又能担任几任官?一般进士也就当个二任县令,一任知府就致仕了。”

“这些官读了几十年书,四肢不勤,五谷不分。对治政、律法、人文一窍不通,只得请着师爷幕僚治政,不但大权旁落,而且还贪污横行,上下联成网络。”

“而中央偏偏要进士才可卿相,导致进士提拔快速,往往数年数间,转眼进阁任卿,结果与政事无益,党争横行。”

说到这里,朱慈烜冷笑。

八股文教出来的书生,大多思维僵化,不知变通,实在是不堪大用。

而要改变这一切,必须从科举制度开始。

“以后秀才还考八股文,但考题必须新颖,要关乎时局,也可从忠孝仁义等方面取材。八股文也需要革新,不比满篇的之乎者也,简练明了就好。中秀才后必须担任典吏,满三年才可考举人和进士。”

八股文,明朝的书生很多学了一辈子,若是突然不考,这会让很多童生奔溃。

人家苦读十年、二十年,你突然说不考了,岂不是断了读书人的后路?

这些书生中,还是有不少人才,不能一竿子打死所有人。

而且贸然开展新学,没有个三五年的学习,根本培养不出人才……

现在时局动荡,各地都缺少官员,等个三五年,黄花菜都凉了。

“可是士林的渔轮和人心……”

群臣开始议论起来。

『加入书架,方便阅读』





热门推荐